查看原文
其他

新时期教师“职业倦怠”如何破解

2016-05-07 杨增海 职教圈

《2015年度中国教育改进报告》称:2015年教师职业倦怠不断蔓延,这一现象在城镇学校尤其突出。仔细分析,造成目前教师“职业倦怠”主要成因有三个方面:


1.物质层面——城乡收入不均衡。绩效工资改革深入推进,目前城乡之间绩效差距在不断缩小,但随着中央省市一系列关心关注乡镇教师待遇政策的出台,城镇教师待遇远低于乡镇教师,再加上生活在城镇相对生活成本比较高,更加造成城镇教师工作积极性下挫。


2.质量要求——家长带来巨大工作压力。随着家长对子女教育越来越重视,家长对孩子分数追求、升学要求越来越高,尤其是城镇家庭期望值更高,他们把这种期望值寄托在学校,学校又转嫁到教师身上,再加上现在孩子越来越个性化很难管理。教师每天要承受各方面的巨大压力,造成城镇教师工作幸福感缺失。


3.评聘阻断——职称评聘不对称。随着人事制度改革,教师职称评聘要求越来越高,尤其是城镇学校,由于本身中高级教师比例甚高,造成许多学校没有职称聘任指标、评定指标,而农村学校评聘指标相对比较宽裕,随着这两扇事关教师切身利益大门关闭,无论是对青年教师还是中青骨干教师都感到“爬台阶”无望,造成城镇教师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不足。


在此基础上,教师还受到社会上浮躁安逸思想的影响,同时,教学工作单一繁琐,教学时间延长,更增加教师职业倦怠负面心理不断扩大。 


  

面对新时期教师职业倦怠矛盾问题日趋严重,作为系统和基层学校应该科学分析、积极应对,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逐渐加以破解:


1.重树职业理想——建立教师职业归属感。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,既不应该抬得太高,“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”,又不应该放得太低,为五斗米折腰。一方面要尽力提高教师工作待遇,另一方面又要利用各种节会、学习,重树教师职业理想,建立教师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,特别是对一些中老年教师,更应唤醒二次起步,带好头,树好榜样。

 

2.非职称激励——激发工作实绩获得获得感。中高级职称是教师一辈子追求的目标,既然评聘职称受阻,就应采取非职称激励手段,如开展校内名师评比、高级评比、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、业务进修挂职学习、月教学之星评比,来更好激发教师工作获得感。


3.制度亲情管理——增强学校单位人幸福感。学校管理既要依靠制度管理,坚守工作底线,新时期更需要加入亲情管理,把单位培育成家庭式,从一日三餐生活细节入手,建立温馨办公室文化,培育和谐同事关系,开展一些适合教师乐于参加的活动,畅通上下级关系,从而增加教师在单位中的幸福感和认同感。


来源:浙江在线-东阳日报




职教圈微信群进群方式


长按下图二维码——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【teacher_yang2016】直接加职教圈杨笑笑老师微信,杨老师邀您进入职教圈微信群,进群请修改昵称“学校+专业+姓名”方便各位老师交流。


长按二维码关注杨老师


征集全国职业院校优秀典型案例,投稿联系:杨笑笑 。我们将通过职教圈微信、QQ群、微博、博客、论坛等渠道向数十万的职教同仁分享你们的经验。


如何关注

更多职教动态、质量年报、诊断改进与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交流请加职教圈QQ群:218553512

微信号:zhijiaoren

感谢您关注职教圈官方微信!如果您尚未关注,欢迎点击标题下方的“职教圈”关注我们或扫描关注职教圈官方微信:



长按二维码关注职教圈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